文:佩佩 圖:多多
清水地熱一直都是宜蘭的知名景點,有一種沒有去過清水地熱,就不算是來過三星的感覺。許多在地人都推薦我們去,但打開地圖仔細一看,才發現雖然清水地熱在三星路上但卻不屬於三星鄉(算是大同鄉)。前一晚在青出宜蘭的聚會,也聽意評聊到清水地熱,提到三星是前往清水地熱的入口。清水地熱觀光人潮眾多,許多人去的時候一定都會煮玉米或是溫泉蛋,意評說如果園區內提供的食物都是宜蘭在地的農產和物產,這不但可以協助地方農民,也讓遊客更認識宜蘭的農業!

清水地熱的外觀和多年前來的印象不太一樣,感覺多了很多設施
抱持著一個觀光的心態,聚會隔天一早,我們就驅車前往清水地熱。這時,發現路邊兩旁開始出現販賣玉米、地瓜等攤販,後來朋友跟我們說,有幾攤的玉米超甜,是他們每次去清水地熱玩之前必買的。車子開上山,前往清水地熱沿路上的風景,雲霧繚繞,霧氣彷彿有生命般的流動,一下停留、一下飄走,溫柔地包覆整個山頭。

即使是陰雨天,仍有不少遊客
到了清水地熱,遠遠就看到來自於地熱的大量水蒸氣,白色雲霧澎湃有生命力,筆直向上竄出,用力地宣告自己的存在。下了車,跟著人潮走進園區閒逛,有泡湯區、泡腳區、水煮區、地熱教育館、販賣部和飲食區。看向價目表,這才發現可以丟進去水煮的食物可真不少,也有許多遊客自備食物、泡茶的用品,在用餐區享用。離開有屋簷遮蔽的區域,寒冷的綿綿細雨和溫暖的白色霧氣交錯,讓人忍不住一起坐下享受免費的泡腳池。聽著旁邊熟門熟路的大哥大姊的介紹,原來不遠處也有收費的泡湯區可以去體驗。

在園區的高處,多了一塊泡溫泉的地方
可能是個性使然,我對於另一側的「地熱教育館」更加有興趣,也了解到原來清水地熱這裡有「地熱發電」。讓我想到之前和資材室的夥伴,接待了一位來自日本的西村小姐,她正在研究日本和台灣的溫泉與地熱發電。她到台東來的時候,我們帶她去「溫泉衝浪」,一整天泡了台東好幾處的溫泉,有園區、也有野溪。和她聊天時發現她也很在意綠能議題,討論了不少關於地熱發電和能源永續的內容,沒想到踏進清水地熱教育館時,又聯想到當時的討論。也透過地熱教育館的介紹,了解到原來清水地熱電廠早就蓋好,但後來運作失敗關閉了三十多年,2021年又重新啟用。

這些新的設施原來是地熱裝置,妥善運用地熱能源

想到這幾年如果有到日本旅遊,都會去找個溫泉泡湯享受一下,不同的泉質的功效不同,從溫泉衍生出的溫泉鄉鎮或是美食也都是日本重要的觀光景點。雖然台灣的泡湯文化不如日本興盛,但不論是可以放鬆身心的溫泉,或是可以作為發電使用的地熱,或許都是未來可以多加善用的資源。

